宗谱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
既是国家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赓续
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
李桥镇吴庄村有一册宗谱
记载了张氏一族350余年的发展历史
是顺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续谱人张若东
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8年修编的《张家宗谱》。
李桥镇吴庄村张氏家族350余年一直坚持“宗谱”的记录,每代宗族变迁,都由族中长者详细记录、保存,并勘定谱系表,成册为《张家宗谱》。
1995年,为了让张氏族人能够缅怀先祖,张氏第十二代后人张若东开始修编宗谱,从策划、资金筹集、信息采集到撰写,他利用10余年的时间,将族人信息一一记录在宗谱上,2008年修编出版,留存至今。
张若东练习书法。
按照张氏祖训,宗谱每30年小修一次,60年大修一次。张若东告诉记者:“距离上一次修补已经有60年了,张氏家族人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甚至不在国内,再想完善比较麻烦。对族人内查外调,不能写错,困难很多,阻力很大,还好有族人的大力支持。”
《张家宗谱》中记录的家训。
《张家宗谱》共72页,分为绪言、目次、照片、格言、家训、宗支谱等九部分,记录了各代张氏族人的成就、张氏家族的历史变迁等,对宗族、家庭世系寻根,家风建设意义非凡。“续写族谱就是为了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要传承家风家训,唤起更多人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张若东说。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有专长,报国利民”“凡事要有始有终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必定成功”“诚信为本,忠厚待人”……在张若东续写的宗谱里,族中长辈撰写的家训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以此教化育人,既保持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通俗表达。
张若东教授镇域群众书法。(资料图)
近年来,李桥镇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挖掘张氏家训,邀请张若东参与书法展演、展览与培训等活动,培育优良家风、引领文明新风,让更多市民共赏非遗文化的魅力。
张氏家族的匠心坚守
不断开拓
对李桥镇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有重要意义
也成为顺义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家是否也有宗谱呢?
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记者 鲍宇涵
文编 郑彧淼
美编 朱霞 屈义利
相关单位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