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话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该剧于作者去世三年后的1956年首次上演,并使他第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全剧以詹姆斯·蒂隆一家一天之内的日常生活为主线,用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幕幕的对话逐渐揭开伏笔,将一个家庭数十年来的创伤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进而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

北京人艺的小剧场中,曾上演过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天边外》等早期代表作,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奥尼尔成熟期的重要作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削弱了叙事层面,转而进行内在感受的戏剧文学性探索将本剧搬到人艺小剧场的舞台上演,剧组也充分考虑了对全剧主题的表达与延伸,在文本上进行了更合理的改编,使之与独特的舞台呈现相得益彰。

本剧导演张彤
“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诗意,我们的舞台也会是写实与写意兼具的风格,”张彤认为,本剧舞台的表达有着丰富的语汇,在语言之外,角色所处的环境、动作也都会成为将人物内心外化的重要依据,“我们精简了一部分台词,让语言不打破舞台上既有的戏剧冲突感,让心理内在的部分能够顺利传达给观众”。

对于本剧的几位演员而言,这部作品也是一次宝贵的尝试与探索。
“这部作品的风格很独特,现实和虚幻之间,多种风格需要比较微妙的结合,导演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我把这次排练演出体验称之为‘对于演技与理念的自我毁灭与涅槃重生’。越深入到这个角色里,越能感受到假定性与真实感的对撞,虚拟人物与现实自我的冲击。”剧中饰演父亲蒂隆的孙大川认为,观众通过观剧,能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就来值了。

饰演母亲玛丽的龙一仪表示,透过剧本外在的叙述去寻找探究人物的内心,是出演本剧的重点,“我们演的是这么一个人,而不是单纯的一个现象,透过几名家庭成员相互间的关系,从夫妻到父子、母子、兄弟,我也在逐渐发现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
在剧中饰演兄弟的王佳骏与杜子俊也将本剧的演出视作一次难得的挑战,“剧中有很多诗意的成分,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角色”,饰演弟弟埃德蒙的王佳骏说,饰演哥哥杰米的杜子俊也认为出演这部作品是一次打破既有创作习惯,自我突破的过程,“我们要先从内心出发,就是由内而外的去塑造角色,再与角色产生勾连”。
02
京剧《白蛇传》
北京京剧院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于明朝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京剧《白蛇传》流派纷呈,“四大名旦”都曾有过精彩演绎,不同派别独具魅力。
京剧《白蛇传》包含游湖、结亲、说许、酒变、盗草、上山、索夫、水斗、逃山、断桥、合钵、倒塔等场次,全剧曲词优美,富有诗意,主人公白素贞,是传奇色彩很浓的神话人物,作为蛇仙,白素贞却有人的正直、善良与热情。
白蛇传奇,至情至性。京剧《白蛇传》不仅讲述了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更是体现出中国戏曲的恢弘壮阔与浪漫写意,其经典场次将为观众营造出戏曲舞台上独有的奇妙意境。
03
话剧《苏堤春晓》
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
纵观千年文脉,苏轼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符号,是宋韵文化中最具中国气派和文化精神的标识人物。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随父苏洵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策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这句出自此篇“高考试卷”的话,在话剧《苏堤春晓》中数次出现,是贯穿全篇,也是贯穿他人生的题眼。

《苏堤春晓》主创团队用考究的方法、实证的勇气,在庞杂的历史材料中找寻苏轼,亦庄亦谐着墨这位北宋名士一生际遇。剧中饰演苏轼的是实力派演员辛柏青,他将于六月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再现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抱负与起落,作为一个文人为官刚正、为人率真的性情,作为一个丈夫对亲情的不舍与思念,并携手众多优秀演员诠释一众士大夫对家国的赤诚之心。

宋韵是一种审美价值,更是一种时代气象。在话剧《苏堤春晓》的创作中,主创团队不断挖掘宋韵文化,试图在舞台的方寸之间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宋画卷,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该剧就这样独出心裁地运用喜剧化手段而将苏轼的正剧型品质予以喜剧式变形,打造出喜剧型正剧人物形象,即喜正剧形象,从而令苏轼变得观众乐于观赏,就像跟自己喜欢的父老乡亲相处一样。这种喜正剧型形象,有着外喜内正、以喜出正和喜正交融的美学特点,让正剧型人物品质转而以喜剧方式变得为观众所亲近和喜欢。这样的新型苏轼形象的出现,可以说体现出当前新时代中国艺术家和观众的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古代历史上公认的高大上的正剧型文化巨人苏轼,为什么不可以化身为当代观众感觉可亲可爱可乐的贴心人呢?这一点,从剧场上时常爆发出来的会心微笑和共鸣,以及观众们对于近3小时漫长剧情而不觉得冗长和拖沓的切身体会,都可以集中感受到。”
——王一川(中国评协副主席,北京评协主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苏堤春晓》北京二轮演出售罄|在“卷”与“不卷”之间,苏轼的抉择
04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歌舞团
“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黎明即将到来,黑暗还在笼罩。有一群人,战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信仰,有力量,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那一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是为隐蔽战线的英雄们谱写的一曲赞歌,让新时代年轻人重温战斗岁月,读懂革命英雄们对党的忠贞和对信仰的坚守。

该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了青春、谍战、红色记忆与浪漫情怀等多种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该剧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自首演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屡获殊荣,广受好评,先后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可谓是取得了“奖杯”和“口碑”的双丰收,彰显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时代价值。

“在这样一个讴歌精神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反映白区地下党优秀代表李侠的革命题材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做到了以非概念化的戏剧性叙事与艺术性表达贯穿始终,全剧几乎无空白点,信息量大且密集,舞台节奏以迅疾流畅为主线并有抒情意蕴,舞蹈语汇极具现代感与时代感。”
——张正贵(国家京剧院创作和演出中心副主任、《中国京剧》杂志常务副主编)
05
昆曲《金雀记》观其复版
北方昆曲剧院
晋朝名士潘岳才高貌美,得王孙之女井文鸾垂青,以家传金雀掷而赠之,结成良缘。婚后不久,潘岳为求功名,应友人山涛之请,与妻暂离,二人各执金雀一只,依依惜别。后潘岳偶遇名妓巫彩凤,感其一片情深,情难自已,遂以金雀为聘礼娶之。

不久,遭遇兵乱,彩凤被掳,却矢志守节,后逃至尼姑庵出家。平乱后,潘岳官拜河阳县令,遣人接妻子井文鸾到任。井文鸾途中在尼姑庵巧遇彩凤,同情其不幸遭遇,感动其一片深情,将彩凤接纳。后见丈夫潘岳,调侃以试探其心,潘岳狼狈逢迎,最终,三人团聚。
观其复版《金雀记》——古今皆难定,何者为真情?
06
芭蕾舞剧《天鹅湖》
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
《天鹅湖》是一部讲述光明与黑暗势力、善与恶、爱与恨,充满斗争与戏剧张力的史诗爱情剧,是与莎士比亚齐驱并驾的世界级悲剧作品。即便是面世近150年后的今天,这部芭蕾舞剧仍不断吸引着现代观众。

纯洁和诗意的白天鹅,诱惑和堕落的黑天鹅,一人分饰两角是这部舞剧中最不容错过的经典桥段。天鹅们伴随着柴可夫斯基令人惊叹的音乐,展现着原汁原味的古典芭蕾,拨动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当之无愧成为必看舞剧榜首。

柴可夫斯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他为许多流行的芭蕾舞剧创作了音乐。但天鹅湖却是他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他复杂而富有创造力的编排提高了所有未来芭蕾舞配乐的标准。

他巧妙地将芭蕾舞音乐重塑为戏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舞蹈伴奏。当空灵的天鹅涌入舞台时,你将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听到柴可夫斯基华丽的天鹅主题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7
话剧《夜行记》
中国国家话剧院

08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
北京市曲剧团
经典剧目《四世同堂》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写尽了日寇占领北平时期老百姓的众生相。北京曲剧团将近百万字的《四世同堂》进行重新编排,以祁家苦难、分化、反抗的历史为主线,将这部经典名作搬上舞台。

初看这部剧,我们往往会为彼时的山河破碎痛心疾首,为当年的国仇家恨愤慨落泪;但当我们细细品味时会发现,老舍先生在其中深埋了一个重要的处世真相——即“人的一生,是一场最大的因果”。

世纪坛剧场·大戏看北京 | 老舍名篇《四世同堂》,经典演绎乱世下的北平事
09
舞蹈《500英里》
鼓楼西戏剧、陈梓豪舞蹈工作室
2014-2024年,鼓楼西戏剧每年给观众带来至少一部的新作。2024年鼓楼西十周年作品《500英里》是鼓楼西制作的首部音乐舞蹈剧场。这将会是一部更开放的音乐舞蹈剧场,在演员和舞者们的演绎下,邀请观众一起共度这段探索自己的旅程。

《500英里》由青年舞蹈艺术家陈梓豪全新创作,作品名字来源于经典民谣《500 miles》,陈梓豪邀请到了著名民谣音乐人小娟作为音乐总监,小娟&山谷小强进行现场音乐唱演。并集结了大批优秀的青年舞者,特邀演员熊乃槿进行角色演绎。

作为备受关注的青年舞者、编导,陈梓豪编导的舞蹈剧场代表作有《29》《星星的孩子》《系》等,演出的舞剧代表作有《春之祭》《白鹿原》《三更雨·愿》等。曾屡获国际国内舞蹈大奖,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中关村舞剧节等。

他的作品关注当代人的内心,并将洞察和关怀的视线诉诸于舞蹈、音乐、多媒体等剧场语汇。希望以传统的东方哲学、东方逻辑演绎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现状——爱情、生死、孤独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青年舞蹈艺术家陈梓豪×民谣音乐人小娟&山谷小强:我们为什么一起创作《500英里》?
10
话剧《长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的《长子》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并不十分熟悉,这个被冠以“小众”标签的作品传递出的主题却充满着现实意义。作品以一个闯入者的谎言开始,在荒诞的情节中,让渴望亲情的孤独老人对面前人的身份深信不疑,也让准备远行的子女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剧情看起来荒诞,但充满了温暖的底色。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
以执导俄罗斯戏剧见长的导演张彤为这部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作品提供了本土化的诠释空间。她将剧本进行了重新翻译整理,不仅将作品的时代背景拉近,也根据人物的心理节奏,重新梳理了语态和语汇,让作品中的对话更加完整,场景更加丰满。由于剧中台词都以短句构成,也让人物之间的对话风格更显直接,更能体现作品中蕴含的幽默。


11
话剧《边城》
鼓楼西戏剧
《边城》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2023年9月,鼓楼西戏剧9周年之际
推出了首部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
鼓楼西剧场经过改造之后
迎接每一位来到“茶峒”的客人
如今,鼓楼西剧场顺着沈从文先生的描绘
再次打开湘西的想象

一起唱歌,一起品酒
一起听故事,一起创造河流
一起在歌声中浮起,一起去到很远的地方

“鼓楼西版的《边城》如此忠于原作,甚至大段大段地诵出原文,它保有了那份浓郁的文学性,但它才不是‘课本剧’,而是重新构建了观演关系的优质的戏剧作品。一条对角线悬停在舞台上方观众上方的绳索,就是那条不舍昼夜的河流,河流上的‘水滴’勾连起戏里戏外的众生,当翠翠随手探取‘水滴’上的留言,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好像都打破了。”
——张向红(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专刊主编)
“这部剧的音乐值得大大点赞。露台上端坐的音乐人操弄着各样乐器,或如疾风骤雨,或如风轻云淡,意境顿出;河岸边的吊脚楼上,有情人款款唱出的山歌小调,唱进了翠翠的梦里,偏又唱不醒命运的拨弄。甚至,演员之间的对话,台词的念诵,亦构成了复调的旋律,起起落落,融进了渡船下的河流。”
——蒋慧明(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评协副主席)
12
河北梆子《春秋笔》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春秋笔》顾名思义,这是历史之笔、正义之笔,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有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
作为梆子“老八本”之一,《春秋笔》“宗旨尤为正大”,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归乎人性之至善,是一部由小家贯穿至国家,由家族升华到民族的悲壮史诗。而“戏核”《杀驿》设计精巧,匠心独运;紧凑、火炽而吃力,精彩万分,尤为著名。
13
话剧《遗失的第24个白键》
上海百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由来自两岸三地的顶尖主创团队打磨的舞台剧《遗失的第24个白键》(以下简称《白键》)被誉为闽南大戏院“十年磨一剑”的强势力作。
不同于一般的舞台剧,《白键》将海岛风光、音乐、爱情、历史厚度等内容浓缩展示在一台表演中,聚焦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以琴岛钢琴博物馆中一架缺失中央C琴键(C4即第24个白键)的古钢琴为线索,串联起横跨三代人的三段恋情。《白键》结构完整,线索流畅,故事动人,展现出了深邃的人文关怀。

此次演出,人气演员贾凡、米晨晨首次挑战舞台剧,另有台湾人气演员吕曼茵、台湾实力派青年演员柴仲思倾力加盟,三代人的故事在演员们细致入微的演绎下,将人与人之间紧密的情感纽带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名为“家”的温暖。
14
《逐梦》———“冬奥”主题 北京曲艺团·曲艺专场
进入后冬奥时代,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北京曲艺团重新复排冬奥主题专场,带领观众重温当年逐梦的激情。
快板、单弦、相声、双簧、评书、鼓曲联唱等多种曲艺形式轮番登台,让观众聆听冬奥故事、感受体育精神、欣赏曲艺艺术。

专为冬奥创作的7个曲艺节目,以“逐梦”为题,展现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15
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
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
文学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是著名作家叶广芩的京味儿童文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一个北京小妞儿——耗子丫丫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在颐和园的童年往事,幽默风趣,活泼可爱,京腔京韵,并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出老北京的人情风物。

故事讲述了在北京城的颐和园里,时间就像宁静的昆明湖水一般,似乎已经没有了波澜,只有一首俏皮的歌谣如同落入水中的银杏留下了淡淡的涟漪——“天长啦,夜短啦,耗子大爷起晚啦!”盛夏的季节一个被大家伙叫做“耗子丫丫”的女孩被爸爸送来了颐和园,不得不和比自己大了20岁的三哥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因为百无聊赖,因为无所适从,更因为在这个满是灵性的颐和园里,丫丫自己的世界陡然变得丰富起来,无处不在的耗子大爷、微服出访的乌龟丞相还有准备复仇的苦海龙王。可是这些大人们是看不见的啊,这一群生活工作在颐和园里的大人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呢?他们用呵护、包容悉心守护着这株野蛮生长的小野花,在这里一同书写着一段难忘的名叫“长大”的故事。
16
儿童剧《一天零一夜》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
在木偶造型设计与制作方面,以人偶与木偶操纵相结合的机器人,巧妙地将人的灵动与木偶的精巧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肩背偶”表现形式的航天卫星北斗,则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感受着航天的壮丽与神秘。此外,运用杠杆原理操控的木偶海龟,灵动而逼真;长铁枝偶则生动地展现了木偶在太空中行走、飞跃、侧身360度翻跟斗的动态,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宛如置身太空和深海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在剧目呈现上,融合了音乐、舞蹈、木偶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整部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剧中有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片段,无论是激昂的音乐、优美的舞蹈,还是精湛的木偶表演,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丨儿童剧《一天零一夜》:互动环节设计巧妙 观众体验感“满分”
17
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神圣与荣耀”音乐会
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成立于1928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军队歌舞艺术团体。该舞团以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富的演出节目、浓郁的民族色彩而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军队歌舞团,声名远扬。时至今日,红旗歌舞团已经走过90余年的辉煌历程,气势磅礴的合唱和热情奔放的舞蹈融合了独特的苏联军旅艺术和俄罗斯民族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几代人。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是唯一随普京总统出访世界各国、真正展现俄罗斯民族璀璨艺术精华的国宝级歌舞团;在中国,红旗歌舞团是唯一受到中国四代领导人亲切接见和赞扬的国外顶级艺术团体;在国际上,巴黎世界展览上的表演取得光辉的成就,被授予最高奖“格兰布里”奖。
6月12-16日
国家大剧院
6月15日
北京艺术中心
18
“戏韵流芳”北京民族乐团音乐会
作为国家大剧院“国乐云韶”系列音乐会之一,北京民族乐团以“国乐X戏曲”的形式,带观众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与意境深远的国乐魅力,京剧、豫剧、评弹等南北方剧种将带你“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任跃
北京民族乐团艺术生产部主任、青年编导,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成长导师。
2023年担任独角戏《那么寂静,那么喧嚣》制作人;2022年担任央视春节戏曲晚会编导,海峡两岸共唱《忠义千秋》;2021年参与编导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戏韵》节目,让京剧中的非遗技艺成功“出圈儿”;近年来担任北京民族乐团出品国乐剧《春江花月夜》制作人,制作国内首部国乐剧,将国乐与戏剧进行融合创新;打造《爱的邂逅》线上沉浸式音乐会。曾任北广传媒地铁电视《潮流现场》《美食零换乘》《新周刊》等栏目编导、主持人;出演林兆华执导话剧《老舍五则》;担任李伯男执导话剧《老张的哲学》导演助理;制作、参演儿童戏曲互动体验剧《三岔口》等。
郑潇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梅派传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直机关青联委员。师承姜凤山、王志怡、张春秋、李玉芙、薛亚萍、阎桂祥、马小曼等名家。常演剧目有《凤还巢》《贵妃醉酒》《西施》《太真外传》等。曾在《马前泼水》《屈原》《南海子》《大宅门》等新编京剧中担纲主演。2017年出版个人专辑《玉堂春》。2019年举办“潇声咏梅”个人专场演出。郑潇嗓音圆润宽亮,表现力强,为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实景剧《正定记忆》等多部跨界作品担任主唱。曾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戏曲红梅金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金奖等多项业界奖项。
霍佳雨
北京民族乐团笙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亲学习笙,随母亲学习琵琶。200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林富贵教授。2012年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随中国民乐艺术家、博士生导师李光陆教授深造并进一步学习传统笙、键笙、芦笙、中低音笙演奏。多次受文化部委派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出访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
19
新喜剧专场《一路靠北》
单立人喜剧
这是2024年单立人推出的第二部新喜剧作品——《一路靠北》,也是一个用极致无厘头想象串联起的「胡闹式」喜剧。
看这个故事,不用思考什么大道理,却又能从巧妙的「小深刻」中感受到纯粹的「大快乐」,想必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演体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1
莫文蔚「大秀一场」2024演唱会
莫文蔚,华语乐坛独树一帜的全能型歌手,拥有辨识度极高的声音魅力、卓越的舞台表现力、高超的演唱技巧。出道至今,缔造了《忽然之间》《慢慢喜欢你》《阴天》《盛夏的果实》《这世界那么多人》《他不爱我》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作为金曲制造机的莫文蔚,生涯中朗朗上口的代表作难以胜数,每一次开演唱会歌单如何抉择总是让她万般头疼,精心策划加上万般考量依然有大量遗珠在列。

此次“大秀一场”中,莫文蔚精心挑选出道31周年最经典的歌曲,表演中“每一句”都将直击你的青春回忆,让演唱会化身为大型 KTV 现场。
02
2024辛晓琪「歌在 青春在」演唱会
辛晓琪,中国台湾歌手、制作人。1986年发行首张专辑《寂寞的冬》出道。1994年凭借《领悟》一曲而成名,收获10多项奖项,专辑共销出50多万张。


2024,辛晓琪将带着她的音乐,来到你的身边。用温柔的声音,演绎着坚定的情感,用真诚,唤醒了千万人心中的记忆。当歌声响起,那些记忆汹涌而来,正是辛晓琪2024“歌在 青春在”巡回演唱会的开端!
01
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 5月25日-6月30日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于2024年5月25日上午九时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
1923年10月,鲁迅购入西四宫门口西三条21号院,经过半年的翻建施工,于1924年5月25日正式迁居于此。在此居住的两年多,鲁迅著述二百余篇,完成《野草》《华盖集》的全部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思想遗产。同时,他创办进步期刊,重启思想革命;扶植文学青年,支持创办文艺社团,往来于周宅的文艺青年达百人之多,西三条21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的圣地”。
1926年8月26日,鲁迅携伴侣许广平离京南下,鲁母与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继续生活于此。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鲁迅的家人友人、进步人士竭力保护西三条鲁迅旧居。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捐献给国家,鲁迅旧居得到妥善保护,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览包括“迁居西三条”“安居述天下”“离居足行吟”“遗居人宛在”四个单元,共展出文物原件100件,其中一级文物21件,复制品7件,历史图片140余张。展品包括鲁迅使用过的毛笔、砚台、煤油灯、茶碗、烟灰缸等鲁迅遗物;书信、文稿等鲁迅手迹;鲁迅著译初版本;鲁迅收藏的青年来稿、社团印章、书籍封面、女师大风潮档案;许广平、朱安等人关于保护鲁迅遗物的往来信件;西三条房屋做法清单、家用帐、朱安将此处房产及书籍用具赠与周海婴(周渊)的契约等,多维度呈现鲁迅居住于此期间的生活轨迹、文学成就和社会活动,再现西三条21号院百年间的历史变迁,映现20世纪上半叶北京的生活图景。许多文物系首次展出。

鲁迅使用过的玻璃煤油灯(一级文物)
1926年10月29日,鲁迅关于《彷徨》封面设计等事致陶元庆的信(一级文物)

鲁迅寄给母亲的1931年全家福
02
恐龙的“蛋”生专题展览
中国地质博物馆 5月1日-待定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融合了远古先人对自然动物与天象的奇思妙想,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确实存在过一种真实的“龙”——那便是恐龙。恐龙作为地球上曾经的霸主,展现了另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是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篇章。恐龙蛋,作为恐龙繁衍后代的必经阶段和直接证据,每一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诉说着恐龙时代的传奇。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恐龙与恐龙蛋化石,认识化石作为地质历史的珍贵遗存,携带着恐龙繁衍特有信息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公众进一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近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三层临时展厅推出了“恐龙的‘蛋’生”专题展览。该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河南自然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合作举办,斑马儿童科教集团提供支持。展览展期预计7个月。

本次展览以恐龙蛋与恐龙的关系为主线,通过“恐龙与蛋” “恐龙蛋分类” “恐龙蛋分布”“蛋的启示”等四部分内容,带你走进恐龙的世界,了解恐龙蛋的奥秘,感受它们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03
中国考古博物馆 4月29日-12月31日

2024年4月29日,“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临展厅隆重开幕。展览通过龙出东方、龙行天下、龙泽四海三个板块,汇集来自红山、凌家滩、良渚、三星堆等三十余个重要遗址发掘出土的一百多件龙主题文物,辅以图片、视频、三维展示等科技手段,讲述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铜龙形饰,商代晚期。

玉“C”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