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7月26日至27日,密云区迎来强降雨,引发山洪,多个村庄受灾。7月26日21时54分,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调派后,迅速响应,集结52人组成救援队伍,携带无人机、绳索、漏电检测仪等救援装备连夜增援受灾地区。
顺义消防救援支队转移受灾群众。
微信公众平台
7月27日凌晨,暴雨中的石城镇高家岭村房屋受损,道路中断,最深处淤泥达1.5米,部分区域形成堰塞湖,通信完全中断,救援环境极其恶劣。
仁和消防救援站队员徒步行进至村内开展地毯式搜索。“有人吗?有人吗?”一声声呼喊穿透雨幕,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废墟中搜寻着生命的迹象。
“这里有人!”在一处被泥石流冲毁的民房废墟中,救援队伍发现了一名年轻男子。他的右下肢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丧失自主行动能力,必须立即转运救治。
“我来背!”来自四川大凉山的21岁彝族小伙莫色七坡毫不犹豫地蹲下身。这个第一次参与洪灾救援的年轻人,用还不算宽厚的脊背,扛起了一个生命的重量。
被山洪冲毁的道路遍布碎石,极易打滑,背负伤者的莫色七坡走在前面,其他三名队员分别负责开路、护送和接应,每5分钟轮换一次背负任务。
大雨还在持续,随时面临山体二次滑坡的险情,队员们在泥浆与水流中争分夺秒徒步前行。经过20多分钟的艰难转运,伤者被送至1公里外的临时医疗点。
与此同时,马坡消防救援站组成的救援队伍也在徒步挺进高家岭村。7月27日8时25分,雨还未停,被中断的山路崎岖湿滑,队员们徒步3公里后发现了一名被困老人。老人患有严重心脏病,呼吸困难需要持续吸氧,行动极为不便。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用担架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区域。
刚完成这次救援,队员们又接到求助:一名94岁老人因慢性脊椎病无法行动,意识已经模糊,情况危急。队员们毫不犹豫,再次抬起担架,考虑到老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突发不适,还特意带上了毯子、防水布等保暖防雨装备。过石头、躲树枝、趟河流、涉泥地……队员们用20分钟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区域。
“多亏了你们,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带老人转移,远远看见你们来了,我们都安心。”求助村民连连感谢救援队员。
在这次救援过程中,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队员救援、转移有行动能力人员21人,搜索救助转移无行动能力人员7人,彰显了消防救援队伍在应急抢险中的关键作用。
跨区域增援的同时,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也准备了一支水域救援机动力量以及各种装备、车辆等随时待命;设置了5个在水域救援方面实力较强,设备较为完善的基层消防救援站为站级水域救援分队,包括仁和消防救援站、马坡消防救援站、空港消防救援站、南彩消防救援站、南法信消防救援站。全区24个消防救援站全员在岗,24小时值守,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密云受灾地区的雨幕中,顺义消防员的背影坚定而踏实。他们深陷泥泞的每一步,托起的都是生命的希望。21岁的莫色七坡腼腆地说“来不及多想”,用肩膀扛起了担当。危急时刻,一群浑身湿透的年轻人,在雷电大雨和滑坡危险中,以凡人之躯踏出生命之路。
记者、视频剪辑制作 李一鸣
文编 丁月
美编 刘婧伊 屈义利
图片由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