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顺义区委宣传部(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顺义“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2025年服贸会顺义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暨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华杰主持。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光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周靖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北京首文科文创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辅伦出席,介绍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介绍顺义“两区”建设工作五年来发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义区紧紧围绕“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五年来累计入库“两区”项目4676个,排名全市第一,2024年在全市“两区”和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均获评“A”类。
五年来,顺义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地一批引领性创新政策。在市“两区”办和各市级部门的指导下,顺义区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模式,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实现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保税+消费”升级、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多项含金量高且惠及民生的全国首创试点政策落地,让全市乃至全国人民享受到北京“两区”建设政策和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
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
五年来,顺义区统筹提升经济规模与质量,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在航空服务领域,全国首创利用综保区开展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开通北京自贸试验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带动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集聚。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
在商务会展领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于今年投入运营,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我们将联动新国展一二期场馆,打造“顺义会展”品牌。
顺义区重点园区。
五年来,顺义区强化重点园区特色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挥策源地优势,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了航空运输、机场运营、飞机维修、航材贸易全链条产业集群,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星空联盟区域办事处等国际航空组织相继入驻。天竺综保区持续探索开放功能升级,充分利用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物流仓储等政策功能,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税非保税协同发展政策实效,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德示范区深入开展国别特色的开放探索,是全国唯一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连续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
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提问:
顺义区是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新引擎,刚才您提到要打造“顺义会展”品牌。请问顺义区会展产业的发展优势有哪些呢?
顺义区具有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优势。一是会展资源丰富。顺义新国展地区规划建设新国展一、二、三期,建设形成“会展+配套”生态,未来将共同构成超19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目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即新国展一期,年均展馆设施利用率超50%,年均吸引观众超200万人次。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即新国展二期,今年2月投入运营,由1栋会议中心、1栋五星级酒店、9栋展馆和3栋登录厅组成,是目前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新国展一二期两馆总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占全市室内展览面积的一半以上,跃居全国第五大会展综合体。此外,顺义区积极推动新国展三期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酒店、餐饮、商业等功能,着力建设“以会展为主、住商融合”的活力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