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话剧《邓世昌》
国家大剧院
为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话剧《邓世昌》即将迎来世界首演。这是国家大剧院继原创话剧《林则徐》之后,打造的又一部“历史人物系列”大戏。
定妆照
该剧忠于历史史实,用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少年立志、青年从军、中年殉国的故事串联,对北洋水师辉煌成军、中日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给国人带来的剜心之痛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刻画,凸显了邓世昌的慷慨牺牲对唤醒中华儿女扛起兴国之任的永恒警示。该剧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内核,笔墨重彩描写英雄人物的厚重感,书写出一部致敬民族英雄、凝聚奋进力量的恢宏史诗。
排练照
——王筱頔(导演)

乘风破浪,致远启航 | 国家大剧院制作原创话剧《邓世昌》4月首度亮相
02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
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以东城法院“背包法官”典型人物冯晓光和西城区社区巡回法官赵海为原型人物,讲述基层法官不辞辛劳、冒着严寒酷暑走胡同穿小巷,为百姓上门服务的故事。以充满司法温度的故事情节,折射都市老城区走向法治化的“微观瞬间”。

由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王琛任舞美设计,韩江任灯光设计,陈雷作曲,优秀演员刘端端、夏力薪、樊尚宏、刘洋、李冰、韩莺、李建鹏、丁俨等主演。

《鼓楼那些事儿》有着不同于以往胡同戏、京味戏的精神风貌,它着重展现了新时代、新北京,是一部既有社会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的原创舞台精品佳作。

——白帆(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涵教(北京舞蹈学院教师)
03
京剧《齐白石》
该剧为列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备受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年度大戏”。前期创作历时近3年,创作过程堪称北京文化艺术工作者为首都文化建设谱写的一曲交响篇章。
——叶少兰(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04
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觉醒年代》
改编自荣获“五个一”工程、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的经典同名主旋律电视剧,全新音乐剧版本演绎,穿越历史长河,用初心照亮前路,带您重燃“背黑暗而向光明”的觉醒力量。



——项筱刚(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
05
昆曲《烂柯山》
昆曲《烂柯山》是一部传统的老生与正旦的戏,情节紧凑、表演质朴。与传统戏中大团圆结局不同的是,这是一出饱含深刻人生意蕴,直指人性的剧目。

06
话剧《惊梦》
大麦评分高达9.7分,豆瓣评分稳居9.3分,屡被观众奉为“中国原创话剧天花板”“原创戏剧之顶流”等,并荣获《南方周末》“2021文化原创榜·年度戏剧”、《中国戏剧年鉴》“2021年度关注戏剧”。

选取内战接近尾声的时期、围绕一个昆曲大班和春社在战乱中的生死命运展开笔墨。两军双方对一处古城的反复夺取,为剧中几股力量纠缠交错提供了契机,也奠定了故事悲喜交加的戏剧风格。

4月25-28日,《惊梦》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度上演,舞台上将再度响起了那曲婉转悠扬的昆曲《游园惊梦》。

07
话剧《春山如笑》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春山如笑》是一部具有探索性的话剧作品,以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为题材,是以熊春樱为核心人物讲述当代都市年轻人罹患抑郁症并在周围人的关怀下逐渐治愈的故事。
《春山如笑》以舞台剧作品形式关怀患者、引导自救,也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向他们伸出援手,让更多的患者走出阴霾,重获信心。

【演出预告】武汉人艺话剧《春山如笑》即将在北京、南宁两地精彩上演!
08
话剧《捕鼠器》中文版
上海现代人剧社
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的优秀戏剧作品
全球有史以来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舞台剧
从未间断地上演超过半个世纪的传奇戏码

推理小说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一场暴风雪
一场谋杀案
三只瞎老鼠的曲调
无人生还
……
会员动态 | 北京喜剧院—— 暴风雪夜的猫鼠游戏——阿加莎推理经典《捕鼠器》火热来袭!
09
舞剧《花儿与海》
曾入选2022年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获2022年、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作品围绕麦子、藤蔓、科研三个元素展开舞蹈的构思,分为序、四幕和尾声,以时空交错的手法铺陈情节,以当代审美的民族舞蹈语汇塑造人物。

福建对口支援宁夏26年,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涌现了一批值得颂扬和铭记的模范人物。舞剧以闽宁协作为背景提炼、塑造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杨一琼,这一凝聚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美好品质的人物角色,通过舞蹈艺术特殊表述手法,传递闽宁“山海情”感人故事,展现援宁工作者众志成城、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对于每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升华舞美技术,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这是一台向闽宁协作20余年过程中不懈奋斗和付出的每一位工作者致敬的精品舞剧。

——任冬生(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一级舞美设计)



北京市文联创展空间 4月2日-5月30日
丹青溢彩,时代华章。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又不断涌动着创新的活力。首都的文化艺术积淀滋养着广大美术工作者,思想与精神川流汇聚,品格与气质相茂标高,一代代首都美术家勇于创新,精品迭出,在全国美术界产生引领性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首都美术家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推动着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不断前行。
立足时代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美术家的使命与担当。此次展览集结了六十位优秀画家的百余幅作品,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国画家,他们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风貌。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首都美术家赓续传统文脉、凸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定信念,也能从中领悟到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国画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4月10日-11月10日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别字一鄂,号茫父,别署莲华盦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光绪丁酉科(1897)举人、甲辰科(1904)进士。姚华是继郑珍(1806-1864)、莫友芝(1811-1871)后,贵州近现代十分重要的文化先贤。他与好友陈师曾声气相投,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一时有“姚陈”之称。姚华不寿,但留下大量文采飞扬的诗词曲赋、观点独到的考释题跋和独具个性的书画颖拓。
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策划的“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旨在通过大量珍贵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比较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杰出才能与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
作品展示
《墨兰》成扇
陈衡恪 绘 / 姚华 书
纸本水墨 35cm×54cm 1921年

《千金买宋刻》诗稿
姚华
纸本 27cm×14cm×2 1926年


《颖拓泰山残石廿九字卷子》(局部)
姚华
纸墨 1273cm×31.5cm 1916年/1957年
中国农业博物馆 4月15日-12月31日
本次展览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办,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后湖北岸改造一新的红房子艺术空间内,为您呈现近140件来自景德镇御窑厂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修复件和标本件。

展览共分“发掘·相遇”“研究·重阅”“基因·再生”三个单元。其中,明洪武青花折枝四季花纹折沿盘、明成化瓜皮绿釉碗、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明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明宣德青花地矾红折枝花卉纹花口钵、明成化青花鸡缸杯(斗彩半成品)、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等是本次展览的“明星”展品,也是展览海报的“同款”。

明成化瓜皮绿釉碗

明宣德青花地矾红折枝花卉纹花口钵

明成化青花缠枝宝相花纹宫碗
国家自然博物馆 3月28日-5月26日
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李时珍著医书,对中医药的发掘,起源于人们对延续生命的渴求。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2024年3月28日,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与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本草 健康”展览即将开展,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之旅即将启程。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本草释义”“本草传奇”“本草养生”和“本草拾趣”。四个单元相互衔接,从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到发展应用,通过210件标本展品,深度诠释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来源:北京文艺攻略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