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微构工场:湖中微生物“变身”环保材料

2024-04-27 12:43:49 
刷新

 

   


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3D打印时尚包包、绿色天然服饰、医疗植入材料、“塑料”餐具……记者在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厅看到各不相同的产品,这些都是由PHA(聚羟基脂肪酸酯)这种全新的绿色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


           

微构工场的研发实验室。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从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走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依托这个体系开发的第一个核心产品就是PHA。”微构工场副总裁吴益超介绍,合成PHA的菌种是实验室团队从新疆艾丁湖中分离出的一种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微生物,团队针对这种菌种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等,让其成为高效率的“超级细胞工厂”。


PHA具有低碳、可降解、生物亲和等特性,被誉为“负碳级”材料,可在一到三年内在自然环境中消解,降解所需的时间是传统塑料的1%,将是最有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材料。


           

粒料产品。


记者在微构工场生产车间发现,其发酵生产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不需要高温高压环境,也没有压力储存的环境和环节,相对于许多化学工厂而言,生产方式十分温和,甚至看起来很“简单”。


           

微构工场北京柔性智造线。


“一般的微生物无法在高盐、高碱的极端环境中生存,我们筛选出的微生物具有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优势,这种环境直接隔绝了其他潜在微生物的侵入。因此,我们能够实施一种完全开放、连续的发酵过程,极大简化了工业生产体系。”吴益超说,微构工场运用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较传统生物制造效率提升50%以上,碳排放较传统工业生产有望降低70%以上。


           

技术人员调整柔性智造线。


目前,微构工场已经在北京成功建设了搭载数字孪生引擎技术的柔性智造线。数字孪生技术相当于一个“虚拟实验室”,通过实时数据和模型,同步模拟整个生产过程,可以为生产过程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生物制造+工业4.0”。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加入生物传感器,不断收集生物发酵数据,最终为精准发酵AI大模型的实现提供基础,达到高效率的生物制造。


           

微构工场将数字孪生与生物制造相结合。


随着清华大学创始科研团队与微构工场对菌株的持续性研发,2018年至今,菌株已连续迭代至20余代,团队也已完成多种材料的聚合,使产品性能适应于不同市场需求。


同时,微构工场与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正式推出PHA吸管、淋膜、注塑三大制品类型,并为此签署了千万级的产品合作订单;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李政垚团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PHA生物医用材料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场景探索;与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就PHA在3D打印、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联合开发,双方也将拓展PHA在纤维、淋膜、注塑领域的应用。



记者、摄影 许金星    

文编 丁月

美编 朱霞 屈义利


   
   

 

热门评论
打开北京顺义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2024北京车展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顺义崛起 2024-04-27 12:43:06
尹力殷勇到顺义区调研,走进北京国际车展察看车企新品及创新技术,了解新国展二期建设进展 2024-04-27 09:05:57
龚宗元调研检查2024北京车展服务保障有关工作并调研新国展二期项目进展 2024-04-26 23:53:33
“一把手面对面”推荐好书丨顺义区直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胡小刚推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024-04-26 21:07:36
今日开诊!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启用 2024-04-26 20:50:14
没看够!下载个北京顺义呗!
北京顺义 融媒体接地气赢未来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