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顺义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与网格工作、生态环保、村(居)民共治的深度融合。一系列小举措如同神奇的“七十二变”,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
网格变为和谐网
调解暖化千家安
三家店村召开网格工作调度会。
一大早,在南法信镇三家店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顾宇航正与实管员、网格员召开每日碰头会。网格员胡月说:“最近咱们村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少了,只发现一处也处理了,没有不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大家每天及时交流村庄情况。为推动村庄网格化管理,顾宇航把村庄分成六个小网格,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构建“1名网格员+1名实管员+N名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实名制管理模式。
“小顾调解室”正在调解村民纠纷。
“小顾调解室”由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组成,是村里的“矛盾化解先锋队”。在他们的努力下,2024年,村里各类警情下降20%,接诉即办诉求量下降39.1%,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厨余变沃土
邻里化亲情
江山赋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堆肥。
“我们这儿的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可有好去处。”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里,居民积极参与厨余堆肥活动。废弃物堆放在堆肥箱,经过发酵后变成土壤改良剂和植物生长用肥,居民称其为“黑金土”。截至目前,社区产出近40吨“黑金土”,惠及160余个家庭和多个有机农场。
社区开展亲子农耕活动。
社区还培育“可持续行动志愿者小组”,策划亲子农耕、自然教育等活动,将陌生社区转型为互助型熟人社区。居民宋熙说:“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我们邻里之间交流也多了,社区氛围也越来越好。”近年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场,惠及1.2万人次,垃圾分类准确率从8%提升至92%。
协商三步走
难题变共识
充电车棚一分为二。
“车棚在社区内,应该社区居民共享。”居民代表张先生说。商户代表则坚持车棚离商圈近,应优先商户使用。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议事厅内,大家讨论着充电车棚的使用问题。面对这一争议,社区依托群众反馈、网格员走访、党组织协调的“三步走”议事协商体系,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将充电车棚一分为二的方案,满足了居民和商户的共同需求。
社区维修楼体外墙和雨水管线。
“聆听群众心声,为居民办实事”。2024年,社区经过10余次与相关单位协商,共维修脱落外墙10余处、房屋漏水100余户、雨水管线20余处。通过议事协商,让“群众之言”成为“惠民之举”。
顺义区的创新实践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灵敏。未来,顺义区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样本,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记者 梁甜
文编 丁月
美编 刘婧伊 屈义利
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