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在顺义,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手持焊枪,把钢铁“缝合”得天衣无缝;他们掌控火候,让寻常食材焕发惊艳滋味……9年打磨、21个竞赛项目、58场竞赛、58名“顺义工匠”,顺义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正悄然改变着这些产业工人的职业轨迹。
2025年顺义区“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覆盖8个竞赛项目。
7月至9月,2025年顺义区“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举办,设置工程试验员、焊工、消防行业相关工种等8个竞赛项目。区总工会将于11月公布赛事中脱颖而出的10名“顺义工匠”名单。
焊工技能竞赛理论培训现场。
今年是顺义区连续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第9年。9年间,赛事已从单一的技能比拼平台升级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
2022年,赛事正式更名为顺义区“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成为顺义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标志性实践载体。
赛事始终紧扣职工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需求,累计覆盖焊工、中式烹调师、建筑行业工程试验员等21个竞赛项目,既涵盖城市运行保障的“刚需岗位”,也紧跟顺义产业转型方向,实现了“精准对接、全面覆盖”。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绝非口号。“工匠杯”为基层劳动者搭建起技能展示、能力提升、价值实现的“三台合一”平台,让“凭技能立足、靠本领出彩”成为产业工人的普遍共识。
育婴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现场。
“竞赛为职工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更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区总工会副主席高丰义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引导职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理念,加速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顺义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强化技能保障。”
“工匠杯”平台累计选树58名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顺义工匠”,让“工匠”从标签变为身边可学的榜样,让“学技能、钻技术”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动追求。一起来看看竞赛选树的产业工人代表的故事。
北京顺义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的维修抢险员刘永涛,与焊枪为伴二十载,如今是能将探伤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的行家里手。在他的职业生涯里,真正让他读懂“工匠”二字内涵的,正是“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刘永涛工作照。
2022年,技艺已趋纯熟的刘永涛首次站上“工匠杯”赛场。“以前总觉得焊接保障质量就行,但‘工匠杯’转变了我的想法。”他说,赛场上的高手过招让他意识到,仅满足保质保量远远不够,唯有下真功将技艺锤炼到极致,敢于探索新方法、破解新难题,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他连续四年参加“工匠杯”,斩获三届一等奖,荣获“顺义工匠”称号,并相继获评北京市“最美农民工”、顺义区“新时代劳动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工匠杯”成就了他从一名优秀技工向“顺义工匠”的蜕变。
“我从小就对烹饪感兴趣,喜欢给家人做饭,于是走进了这一行。”北京顺义宾馆有限责任公司餐饮部项目经理张雷说。2003年他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在灶台方寸之间,从杀鱼、打荷等基础工作做起,潜心钻研,默默积蓄力量。
张雷工作照。
张雷在2018年首次参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评委点评、同行切磋,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他说。在这次比赛中,他从传统模式中跳脱出来,在食材运用、烹饪技法、营养搭配、菜品意境上大胆创新。
张雷作品——国宴鸡豆花。
他把赛场上学到的新理念、新技巧迅速融入日常实践,研究的创新菜营养均衡、外形精致,制作的传统菜肴色泽鲜亮、味道丰富,广受好评。
通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淬炼,张雷完成了从一名熟练厨师到更具创新思维和传承担当的“顺义工匠”的跨越。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在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让更多像刘永涛、张雷一样的
劳动者脱颖而出
他们以精湛技艺铸就职业梦想
更以执着匠心点亮职业生涯
随着赛事持续深化
将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记者 侯欣泽
摄影 侯欣泽 张子燕
文编 丁月
美编 刘婧伊 屈义利
部分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