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暮春时节,散步在罗马湖岸边或经过潮白河、减河,总会被沿途的旖旎风光吸引。天蓝水碧,白云朵朵,再配上拂经水面的习习春风,“画中游走”在顺义变成了现实。
这幅画作绘就的背后,是顺义区携手周边区域,全力推进京津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
2022年,顺义区和廊坊三河市共同成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就大气、水、联合执法等工作相互借鉴经验,此后“顺三”机制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顺义城区鸟瞰图。

天蓝水清,潮白河风景如画。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顺三”机制成立以来,双方实现大气、水、固废全要素、多领域的联合执法。同时结合各自特点和需求,建立了针对固定源和移动源的联动执法模式,实现了执法无缝衔接。
2023年,顺义区PM2.5年均浓度排名非生态涵养区第一;市级及以上考核断面优良水体占比67%,无劣Ⅴ类水体,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夕阳下的罗马湖。
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顺义区和三河市把跨界、交界的环境监管“死角”提升为区域监管重点,及时互通共享信息,合力解决边界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切实筑牢两地生态安全屏障。
顺义区潮白河、城北减河、箭杆河北小营段、唐指山水库、罗马湖近年来纷纷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目前,全区公园绿地面积超过4.6万亩,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89%。


马坡千亩森林公园。(资料图)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顺义区以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为导向,会同交界地区全力开展空气污染过程应急应对,修订了《顺义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预警启动条件及部分措施。
2023年,全区企业“创绿指标”排名全市第二,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3家、制定并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企业33家、绿色工厂企业15家、绿色标杆企业1家。
延锋海纳川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建设的光伏一体化车棚。
在各方联动下,公众环境意识连续4年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记者 李一鸣
文编 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