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顺义: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顺义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3耿部长
顺义区作为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和“第一国门”所在地,是展现首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区委将营造“顺义好风气”摆在突出位置,全区上下积极谋划、合力推动,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扬善抑恶,地区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相关工作机制在全市进行推广,为首都打造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贡献了“顺义力量”。
△顺义区志愿者专场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好的社会风气不仅是城市魅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在实践中,注重推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时,都体现“倡导地区好风气,遏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价值导向。专门研究制定系列制度文件,将好风气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同部署、同落实。建立区文明委统筹领导、区文明办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好风气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我们坚持善不嫌小、事不怕微,建立好人好事发现、宣传、激励机制。依托网格员、楼门长、街巷长日常巡查收集,村(居)“两委”、包村(居)干部定期走访,累计发掘好人好事4900余件。创新开展寄送表扬信工作。有一位居民叫暴晓燕,是稀有血型人士,近20年来无偿献血6000毫升,我们向她女儿就读的学校寄送了表扬信,表扬信在学校宣读后,女儿说:“同学们都说妈妈很伟大,我感到很骄傲。”截至目前,我们已向好人所在单位、其子女所在单位或学校寄送表扬信2945封,增强了好人荣誉感,感召了更多人做好事。加强对居住在我区的外籍人士宣传引导,做到一视同仁,涌现出“北京榜样”波黑籍物业经理茉莉花、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孟加拉国青年阿龙等先进典型。推出免费坐公交、免费体检等21项礼遇措施,切实树立“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我们不断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作用,采取“三下三上”方式,推动村(居)民广泛参与修订。把执约情况与个人福利直接挂钩,运用红黑榜、积分制等措施,让违约者“失面子”,遵约者“有甜头”。2024年以来,各镇街“红榜”表扬8.4万户,“黑榜”批评或扣减缓发福利2.37万户。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嘉邻共话”“小板凳议事”等一批议事协商品牌,3700余名快递员化身“流动监督员”助力基层治理。成立商户自治联盟78个,各行各业健全自律公约9部,践行“好风气”成为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
我们不断深化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开发上线“顺义好风气 最美志愿者”小程序,设计志愿服务项目2.2万个,挖掘培养志愿骨干3000余名,让有志愿服务意愿的人都能找到项目和队伍。探索将志愿服务作为评优评先参考,并在行政事业单位招聘时注重了解志愿服务情况。注重发挥明星名人在志愿服务中的示范作用,举办志愿者回馈专场主题活动,出台激励嘉许办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两年来,全区新增志愿者3.2万人,有志愿服务时长的人数达到2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我奉献、我快乐”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
我们不断健全抑制不良行为机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问题的执法力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打击,让失德违法者受到惩治。深入纠治不文明行为,通报处罚“门前三包”问题行为6253起,警告和处罚垃圾分类不到位2.1万人。在各级媒体设置曝光台,对不规范停车、乱堆乱放等问题曝光2200余件。对不合理诉求坚决不予办理,对诬告陷害、恐吓威胁行为坚决打击,绝不纵容和助长歪风邪气。
我们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树立鲜明实干实绩工作和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绩效奖励最大档差不低于50%,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加强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建设,“党员志愿服务年”“党员作风建设年”连续开展,党员户挂牌、党员骨干“揭榜挂帅”等活动常态化推进。开展党员干部物业费缴纳、房屋违建等自查自清,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好。
接下来,我们将始终保持做潜绩的心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营造“顺义好风气”,推动顺义区的形象和气质实现质的提升,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来源:北京发布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