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庄大鼓”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沙岭学校被顺义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曾庄大鼓传承单位”。学校将“曾庄大鼓”开发为学校特色课程,为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实践活动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2023年,沙岭学校将曾庄大鼓活动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中,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在学生中开展曾庄大鼓文化知识传承学习,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曾庄大鼓实操课,既能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充分体现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举措。
一、具体实施
学期初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曾庄大鼓活动安排及训练计划,由音乐教师、综合课教师开展文化知识学习,聘请老艺人来校进行大鼓打法及动作指导,做到工作有目的、有措施。
加强曾庄大鼓队伍建设。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学期初从五至六年级学生中招募一些对曾庄大鼓感兴趣、有较强音乐感的学生增加到队伍中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选拔曾庄大鼓展示人员35人。
利用课后服务活动课时间及寒暑假分批次安排五、六年级学生开展集体训练。重点加强了节奏及动作要领的训练,对接受能力较快的部分学生强化了整套曾庄大鼓的指导训练。
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队伍整体水平。本学年,曾庄大鼓社团学员不一,加上以前还有一些老队员动作不规范。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采用科学方法训练。 “以旧带新”,充分利用原有的人力资源,适当的利用六年级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方法,手把手教会新人,使新的曾庄大鼓社团队员更快地融入到队伍中来。在训练时,老师们注意了训练内容的联系。坚持定期的训练,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鼓点和动作的指导,寒暑假进行完整套路训练。
二、活动成效
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曾庄大鼓队员们坚持定期训练,活动效果明显。新队员对曾庄大鼓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简单的打击一些节奏,能将手上的鼓点和动作协调起来,打一套完整的曾庄大鼓,并新编了一套鼓谱。曾庄大鼓队的老队员在2023年参加顺义区首届青少年打击乐展示活动、2023年杨镇五月鲜花文艺汇演活动、2023年顺义区卫生健康系统第112届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2023年接受顺义教育宣传与政策研究中心采访。
2023年参加顺义区首届青少年打击乐展示活动
2023年杨镇五月鲜花文艺汇演活动
2023年顺义区卫生健康系统第112届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2023年接受顺义教育宣传与政策研究中心采访
三、训练中的问题及改进做法
个别队员因年龄小思想认识不够,有开小差现象。曾庄大鼓队成员年龄存在阶梯状的差异,导致学习鼓点的动作及步伐在队伍中步调不一。顾及到整体队形,又顾及不到每一行或每一列的动作整齐,有点顾此失彼,我们采取同伴互助、榜样示范、小组展示、集体合练等形式练习。
安排固定的室内曾庄大鼓活动场地,保证训练效率。由于参加曾庄大鼓兴趣活动的人较多,鼓声较大,教师在讲解、指导时较困难,配备高频率音箱,保证授课效果。由于学生年龄小,原有的大鼓多数学生背不动,为此借助部分鼓架,辅助学生进行训练。
总之,在曾庄大鼓传承中,沙岭学校师生们收获的是喜悦,锻炼的是能力,提升的是灵魂。“团结协作、自豪奔放”的曾庄大鼓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让学生开放自我与他人沟通,体验参与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且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在曾庄大鼓活动里,学生的协调性、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培养了其展现自我的信心。
作者:顺义区教委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顺义新媒体平台“顺义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顺义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